揿针近视眼,近视针法?

灿若星辰 208 0

【引言】明眸网整理“揿针近视眼,近视针法?”的眼科文章,近视眼矫正手术上明眸网,近视针法?揿针近视眼的正文阅读:

目录

能近怯远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能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4 能近怯远症的症状 5 诊断要点 6 能近怯远症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心阳不足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方药治疗 6.1.1.3.1 治法 6.1.1.3.2 方药 6.1.1.4 针灸治疗 6.1.2 肝肾两虚 6.1.2.1 症状 6.1.2.2 证候分析 6.1.2.3 方药治疗 6.1.2.4 针灸治疗 6.1.2.4.1 方一 6.1.2.4.2 方二 6.1.3 脾虚气弱 6.1.3.1 症状 6.1.3.2 证候分析 6.1.3.3 针灸治疗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6.2.1.2 方二 6.2.2 梅花针 6.2.3 耳针 6.2.3.1 方一 6.2.3.2 方二 6.2.4 皮肤针 6.3 配镜矫正视力 7 能近怯远症的预防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能近怯远症的方剂 2 治疗能近怯远症的中成药培亩 3 古籍中的能近怯远症 1 拼音

néng jìn qiè yuǎn zhèng

2 概述

能近怯远症为病名[1]。指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之病证[1]。见《审视瑶函》[1]。即近视[1]。

近视(myopia[2])为病名[3][4]。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近怯远症(见《审视瑶函》)、能近视不能远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近视(《目经大成》)、目不能远视(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视近怯远症[1],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与今名同。是指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2]。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5]。近视可因为先天遗传,也可因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4]。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能近怯远症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5]。其与远视、散光同属于屈光不正一类眼病[6]。

西医治疗参见近视条。

3 能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能近怯远症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习惯不良,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1][5]。

能近怯远症的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5]。《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故能拘敛视近[1]。阳为阴侵,光华不能发越于远,故视近清晰而视远模糊[1]。甚者常可并发数种严重的内眼疾病而导致失明[1]。

能近怯远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不足,致睛珠形态异常为病;或因过近距离夜读,书写姿势不当,照明不足,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

心阳不足:心主血脉,内寓君火,心阳衰弱,目窍失去温养,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6]。

脾虚气弱:脾主运化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化源不足,影响升清输布。[6]

肝肾亏虚: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肾藏精,精生髓。久视伤目或过劳伤肾,髓海空虚誉中颤,目失所养。[6]

患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后,所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看远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视力模糊。

4 能近怯远症的症状

能近怯远症患者一般患眼外观正常,视近物清晰,视远物则模糊[1]。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著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庆败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5]。

5 诊断要点

①远视力减退,针孔视力增加,近视力正常,且近点距离较近[4]。

②视力疲劳,见于近视度数较高者[4]。

③试戴凹球面透镜能增进视力[4]。

④散瞳后验光可确定诊断[4]。眼底检查可协助诊断[4]。

⑤排除假性近视[4]。

6 能近怯远症的治疗

目为可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若肝肾阴虚则视物昏花,能近怯远,伴失眠、健忘、腰酸、目干涩,舌红,脉细。

检查凡屈光度3.0D以下者为低度近视;6.0D以下者为中度近视;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而病理性近视(用镜片矫正规力很难近正常者)除高度近视外,伴有飞蚊症、夜盲、弓形盲点。若合并高度散光,可出现双眼多视或单限复视。外观表现有假性眼球突出、角膜色素沉着和摆动性眼球霞颤等。

能近怯远症治宜滋养肝肾,益气明目,可用定志丸或驻景丸加减方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1]。

6.1 辨证治疗 6.1.1 心阳不足

近视·心阳虚证(myopia with heart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心阳不足,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1.1 症状

视近清楚,视远模糊,视力减退。全身无明显不适,或伴有心烦、失眠健忘、面色㿠白、心悸神疲、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弱[5][6][7]。

6.1.1.2 证候分析

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目失温煦,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心主神明,神明不足,故有失眠健忘、心烦等症[6]。面色㿠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5]。

6.1.1.3 方药治疗 6.1.1.3.1 治法

补心益气,安神定志[5]。

6.1.1.3.2 方药

可用定志丸[备注]定志丸(《审视瑶函》):远志、菖蒲、党参、茯神。加减治疗: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 阳气虚甚者,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5]

6.1.1.4 针灸治疗

治法:温阳补心,安神明目[6]。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风池、心俞、膈俞、内关、神门穴。[6]

随证配穴:伴有心悸、怔忡者,加巨阙、郄门。兼有头痛者,加攒竹、上星。[6]

刺灸法:针用补法。心俞、膈俞针后施灸。[6]

方义:睛明为治眼疾的常用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补之以温经养血明目。心俞调补心血。膈俞为血之会穴,通经活血。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神门为手少阴经原穴,两穴安神补心。[6]

6.1.2 肝肾两虚

近视·肝肾两虚证(my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脉细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2.1 症状

视近怯远,目视昏暗,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5][6][7]。

6.1.2.2 证候分析

目为司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目视昏暗,故视近而不能视远。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苔少、脉细等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5][6]

6.1.2.3 方药治疗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5]。

方药: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加减驻景丸[备注]加减驻景丸(《银海精微》):车前子、当归(去尾)、熟地黄(洗)、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无翳不用)、川椒、菟丝子(酒煮焙)共为细末,蜜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30丸。加减治疗: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用驻景丸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5]

6.1.2.4 针灸治疗 6.1.2.4.1 方一

治法:滋补肝肾,补虚明目[6]。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背俞穴和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攒竹、肝俞、肾俞、太溪、光明穴。[6]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风池。耳鸣、耳聋者,加听宫、听会。[6]

刺灸法:针用补法。除睛明、攒竹外,余穴针灸并用。[6]

方义:睛明、攒竹疏调局部经气。肝俞、肾俞调补肝肾经气。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滋补肾精。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调补肝胆而明目。[6]

6.1.2.4.2 方二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明目[8]。

选穴:睛明、攒竹、承泣、光明、风池、肝俞、肾俞[8]。

随证配穴:脾胃虚弱配四白、足三里、三阴交[8]。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8]。

刺灸法: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8]。

6.1.3 脾虚气弱

近视·脾气虚证(myopia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6.1.3.1 症状

视近清晰,视远模糊,目视疲劳,目喜垂闭,或伴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6][7]。

6.1.3.2 证候分析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清阳不布,故能近怯远而现诸症[6]。

6.1.3.3 针灸治疗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明目[6]。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承泣、四白、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穴。[6]

随证配穴:前额疼痛者,加头维、神庭。[6]

刺灸法:针用补法。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针灸并施。[6]

方义:承泣、四白属足阳明经穴,是治眼疾效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以助运化。[6]

6.2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近视眼有一定效果,尤以假性近视为佳,如因先天异常则非针刺适应症;

6.2.1 体针 6.2.1.1 方一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5]

6.2.1.2 方二

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4]。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 *** ,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4]。

6.2.2 梅花针

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5]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 *** 为宜。[5]

6.2.3 耳针 6.2.3.1 方一

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4]。

6.2.3.2 方二

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6.2.4 皮肤针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3 配镜矫正视力

近视虽有上述疗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5]

7 能近怯远症的预防

对青少年要做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工作[5]:

1.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5]。

2.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 cm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5]。

3.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5]。

视近怯远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视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5 视近怯远症的症状 6 诊断要点 7 视近怯远症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心阳不足 7.1.1.1 症状 7.1.1.2 证候分析 7.1.1.3 方药治疗 7.1.1.3.1 治法 7.1.1.3.2 方药 7.1.1.4 针灸治疗 7.1.2 肝肾两虚 7.1.2.1 症状 7.1.2.2 证候分析 7.1.2.3 方药治疗 7.1.2.4 针灸治疗 7.1.2.4.1 方一 7.1.2.4.2 方二 7.1.3 脾虚气弱 7.1.3.1 症状 7.1.3.2 证候分析 7.1.3.3 针灸治疗 7.2 针灸治疗 7.2.1 体针 7.2.1.1 方一 7.2.1.2 方二 7.2.2 梅花针 7.2.3 耳针 7.2.3.1 方一 7.2.3.2 方二 7.2.4 皮肤针 7.3 配镜矫正视力 8 视近怯远症的预防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视近怯远症的方剂 2 治疗视近怯远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视近怯远症 1 拼音

shì jìn qiè yuǎn zhèng

2 英文参考

hyperop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yop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yop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hortsightedness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视近怯远症为病名。即近视[1]。

近视(myopia[2])为病名[3][4]。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近怯远症(见《审视瑶函》)、能近视不能远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近视(《目经大成》)、目不能远视(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视近怯远症[1],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与今名同。是指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2]。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5]。近视可因为先天遗传,也可因后天不注意用眼卫生所致[4]。多发于青少年时期。

视近怯远症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5]。其与远视、散光同属于屈光不正一类眼病[6]。

西医治疗参见近视条。

4 视近怯远症的病因病机

视近怯远症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习惯不良,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1][5]。

视近怯远症的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5]。《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阳不足则阴有余,故能拘敛视近[1]。阳为阴侵,光华不能发越于远,故视近清晰而视远模糊[1]。甚者常可并发数种严重的内眼疾病而导致失明[1]。

视近怯远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不足,致睛珠形态异常为病;或因过近距离夜读,书写姿势不当,照明不足,使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

心阳不足:心主血脉,内寓君火,心阳衰弱,目窍失去温养,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6]。

脾虚气弱:脾主运化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则化源不足,影响升清输布。[6]

肝肾亏虚: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肾藏精,精生髓。久视伤目或过劳伤肾,髓海空虚,目失所养。[6]

患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屈光后,所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看远时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视力模糊。

5 视近怯远症的症状

视近怯远症誉中颤患者一般患眼外观正常,视近物清晰,视远物则模糊庆败[1]。高度近视者,培亩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著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5]。

6 诊断要点

①远视力减退,针孔视力增加,近视力正常,且近点距离较近[4]。

②视力疲劳,见于近视度数较高者[4]。

③试戴凹球面透镜能增进视力[4]。

④散瞳后验光可确定诊断[4]。眼底检查可协助诊断[4]。

⑤排除假性近视[4]。

7 视近怯远症的治疗

目为可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若肝肾阴虚则视物昏花,能近怯远,伴失眠、健忘、腰酸、目干涩,舌红,脉细。

检查凡屈光度3.0D以下者为低度近视;6.0D以下者为中度近视;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而病理性近视(用镜片矫正规力很难近正常者)除高度近视外,伴有飞蚊症、夜盲、弓形盲点。若合并高度散光,可出现双眼多视或单限复视。外观表现有假性眼球突出、角膜色素沉着和摆动性眼球霞颤等。

视近怯远症治宜滋养肝肾,益气明目,可用定志丸或驻景丸加减方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1]。

7.1 辨证治疗 7.1.1 心阳不足

近视·心阳虚证(myopia with heart yang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心阳不足,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7.1.1.1 症状

视近清楚,视远模糊,视力减退。全身无明显不适,或伴有心烦、失眠健忘、面色㿠白、心悸神疲、畏寒肢冷,舌淡,苔薄,脉弱[5][6][7]。

7.1.1.2 证候分析

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目失温煦,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心主神明,神明不足,故有失眠健忘、心烦等症[6]。面色㿠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5]。

7.1.1.3 方药治疗 7.1.1.3.1 治法

补心益气,安神定志[5]。

7.1.1.3.2 方药

可用定志丸[备注]定志丸(《审视瑶函》):远志、菖蒲、党参、茯神。加减治疗: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 阳气虚甚者,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5]

7.1.1.4 针灸治疗

治法:温阳补心,安神明目[6]。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风池、心俞、膈俞、内关、神门穴。[6]

随证配穴:伴有心悸、怔忡者,加巨阙、郄门。兼有头痛者,加攒竹、上星。[6]

刺灸法:针用补法。心俞、膈俞针后施灸。[6]

方义:睛明为治眼疾的常用穴。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补之以温经养血明目。心俞调补心血。膈俞为血之会穴,通经活血。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神门为手少阴经原穴,两穴安神补心。[6]

7.1.2 肝肾两虚

近视·肝肾两虚证(my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以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脉细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7.1.2.1 症状

视近怯远,目视昏暗,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5][6][7]。

7.1.2.2 证候分析

目为司视之窍,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能视。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目视昏暗,故视近而不能视远。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苔少、脉细等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5][6]

7.1.2.3 方药治疗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5]。

方药:可用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或加减驻景丸[备注]加减驻景丸(《银海精微》):车前子、当归(去尾)、熟地黄(洗)、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无翳不用)、川椒、菟丝子(酒煮焙)共为细末,蜜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30丸。加减治疗: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用驻景丸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5]

7.1.2.4 针灸治疗 7.1.2.4.1 方一

治法:滋补肝肾,补虚明目[6]。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背俞穴和眼区穴位为主。取睛明、攒竹、肝俞、肾俞、太溪、光明穴。[6]

随证配穴:眩晕者,加风池。耳鸣、耳聋者,加听宫、听会。[6]

刺灸法:针用补法。除睛明、攒竹外,余穴针灸并用。[6]

方义:睛明、攒竹疏调局部经气。肝俞、肾俞调补肝肾经气。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滋补肾精。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调补肝胆而明目。[6]

7.1.2.4.2 方二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明目[8]。

选穴:睛明、攒竹、承泣、光明、风池、肝俞、肾俞[8]。

随证配穴:脾胃虚弱配四白、足三里、三阴交[8]。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8]。

刺灸法: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8]。

7.1.3 脾虚气弱

近视·脾气虚证(myopia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脾虚气弱,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7]。

7.1.3.1 症状

视近清晰,视远模糊,目视疲劳,目喜垂闭,或伴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6][7]。

7.1.3.2 证候分析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清阳不布,故能近怯远而现诸症[6]。

7.1.3.3 针灸治疗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明目[6]。

选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取承泣、四白、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穴。[6]

随证配穴:前额疼痛者,加头维、神庭。[6]

刺灸法:针用补法。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针灸并施。[6]

方义:承泣、四白属足阳明经穴,是治眼疾效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调理脾胃,以助运化。[6]

7.2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近视眼有一定效果,尤以假性近视为佳,如因先天异常则非针刺适应症;

7.2.1 体针 7.2.1.1 方一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5]

7.2.1.2 方二

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4]。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 *** ,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4]。

7.2.2 梅花针

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5]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 *** 为宜。[5]

7.2.3 耳针 7.2.3.1 方一

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4]。

7.2.3.2 方二

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7.2.4 皮肤针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7.3 配镜矫正视力

近视虽有上述疗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5]

8 视近怯远症的预防

对青少年要做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工作[5]:

1.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5]。

2.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 cm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5]。

3.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5]。

远视眼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远视 3.1 病因病机 3.2 远视的症状 3.3 远视的治疗 3.3.1 辨证治疗 3.3.1.1 肝肾两虚 3.3.1.1.1 症状 3.3.1.1.2 证候分析 3.3.1.1.3 治法 3.3.1.1.4 方药治疗 3.3.1.2 气血两虚 3.3.1.2.1 症状 3.3.2 针灸治疗 3.3.2.1 体针 3.3.2.1.1 方一 3.3.2.1.2 方二 3.3.2.2 梅花针 3.3.2.3 耳针 3.3.2.3.1 方一 3.3.2.3.2 方二 3.3.2.4 皮肤针 3.3.3 配镜矫正视力 4 西医·远视 4.1 病因 4.1.1 轴性远视 4.1.2 曲率性远视 4.1.3 屈光率性远 4.2 发病机理 4.3 病理改变 4.4 临床表现 4.5 治疗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键困远视眼的穴位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远视的内容。 1 拼音

yuǎn shì yǎn

2 英文参考

hyperop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yperop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中医·远视

远视(hyperopia[1])为病名[2]。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远怯近症(见《审视瑶函》)、能远视不能近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不能近视(见《张氏医通》卷八)、视远怯近症[3]。是指以视远物较视近物清楚为主要表现的眼病[4]。远视轻者视远较视近清楚,故古称能远怯近症,至《目经大成》始名远视[5]。实际上,病重者视远亦不清楚[5]。

远视相当于西医学之远视眼[5]。

3.1 病因野察病机

远视多由先天所致[3]。禀赋不足或肝肾俱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视近[5]。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近视者,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越于外,故能远照而视远清晰,阴被阳灼,阴主敛,肾阴亏损,光华不能收敛于近,故视近反模糊[3][5]。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5]。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5]。

3.2 远视的症状

远视患者眼外观一般无异常,轻者视远较清楚,视近物模糊,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可见眼胀、头痛、视昏,眼干涩疲劳,眼睑沉重等证候,休息片刻可以缓解[3][5][1]。病重者,阳乏阴衰,视远近皆不清楚[3][5]。小儿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5]。

3.3 远视的治疗

远视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3]。

3.3.1 辨证治疗 3.3.1.1 肝肾两虚

远视·肝肾两虚证(hyper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不足,以视远尚清,视近模糊,或用眼后感眼球酸痛,或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为常见症的远视证候[4]。

3.3.1.1.1 症状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或用眼后感眼球酸痛,或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4]。

视远清楚,视近模糊,或视远近皆模糊不清。全身可无明显不适,或见肝肾亏虚之脉症[5]。

3.3.1.1.2 证候分析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5]。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5]。

3.3.1.1.3 治法

补益肝肾[5]。

3.3.1.1.4 方药治疗

可用地芝丸[备注]地芝丸(《此事难知》):生地黄、天门冬、枳壳、菊花。或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加减治疗:地芝丸中天冬,生地黄滋肾清热为主药;菊花助主药清肝明目,枳壳颂亮茄理气和胃,使之补而不滞,宜用于阴虚有热者,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尤适于肝肾不足者用。[5]

3.3.1.2 气血两虚

远视·气血两虚证(hyperopi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气血两虚,以视远较视近清楚,不耐久视,两目隐痛,甚则连及前额,全身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头晕失眠,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远视证候[4]。

3.3.1.2.1 症状

视远较视近清楚,不耐久视,两目隐痛,甚则连及前额,全身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头晕失眠,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4]。

3.3.2 针灸治疗 3.3.2.1 体针 3.3.2.1.1 方一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6]

3.3.2.1.2 方二

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7]。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7]。

3.3.2.2 梅花针

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6]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刺激为宜。[6]

3.3.2.3 耳针 3.3.2.3.1 方一

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7]。

3.3.2.3.2 方二

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3.3.2.4 皮肤针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3.3 配镜矫正视力

远视虽可施以药物及针刺治疗,但临床疗效尚难确定[5]。所以发现远视症状,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尚应及早配镜矫正视力[5]。

4 西医·远视

远视(hypermetropia,hyperopia)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这种状态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因而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而要看清近目标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故远视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易发生眼疲劳。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即可出现近视力甚至远视力障碍。

4.1 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眼球前后轴较短(称为轴性远视),其次是眼的屈光力较弱(称为屈率性远视)。远视也可以认为是眼球发育不全,在儿童时一般常为远视,以后随年龄增长而程度减低。

4.1.1 轴性远视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化正视眼短些。这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从眼轴的长短来看几乎都是远视,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之后,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眼的前后轴也慢慢增长,待到成年,人眼应当是正视或者接近于正视。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因而到成年时仍保持婴儿或幼儿的眼球轴长,称为轴性远视眼。反之,发育过程即成近视眼。真正屈光度为零的正视眼是少数。

一般来说,人类远视眼眼轴较短的程度并不很大,很少超过2mm。按照眼屈光学计算,每缩短1mm,约代表3D的改变,因而超过6D的远视是少见的。但也有高度远视眼,并且有的眼睛虽不合并其他任何病理性变化,也会高达24D。在病理性发衣不正常中,例如小眼球,其远视程度甚至还会超过24D。

眼的前后轴变短,亦可见于病理情况。眼肿瘤或眼眶的炎性肿块可使眼球后极部内陷并使之变平;再者,球后新生物或球壁组织水肿均可使视网膜的黄斑区向前移;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可以由视网膜剥离所引起,这种剥离所引起的移位,甚至可使之触及晶体的后面,其屈光度的改变更为明显。

4.1.2 曲率性远视

曲率性远视是由于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角膜是易于发生这种变化的部位,如先天性平角膜,或由外伤或由角膜疾病所致。从光学的理论计算,角膜的弯曲半径每增加1mm可增加6D的远视。在这种曲率性远视眼中,只有很少的角膜能保持完全球形,几乎都合并有散光。

4.1.3 屈光率性远

屈光率性远视是由于晶体的屈光效力减弱所致。系因老年时所发生的生理性变化以及糖尿病者在治疗中引起的病理变化所造成;晶体向后脱位时也可产生远视,它可能是先天性的不正常或眼外伤和眼病所引起;另外,在晶体缺乏时可致高度远视。

4.2 发病机理

远视眼的光学状态:

不论远视眼是由于眼轴的长度减短、屈光体面弯曲度减少,还是由于屈光率的降低,所引起的光学效果都是相同的。即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图1⑵〕由于眼轴变短,相应的视网膜向结点处靠近,所成的像则较正视眼要小些(图2)。在正视眼视网膜的黄斑处这点发出的光,经过眼的屈光作用,光线是平行的。也可以说正视眼的黄斑与无限远成为共轭焦点,所以,正视眼看无限远时不使用任何调节。而远视眼,由黄斑处所发出的光是散开的,这种眼的黄斑共轭焦点在眼球的后方,所以它是虚焦点,因为宇宙中不存在集合光,故这种眼处于休息状态时,看任何体都不清楚(图3),为使光线变为集合有两种方法:第一是靠眼本身的调节作用〔1⑶〕,第二是配戴凸透镜〔图1⑷〕。

图1 远视眼

⑴正视眼:平行光在视网膜上集焦;⑵远视眼:平行光在视网膜后集焦;⑶远视眼:由于晶状体使用了调节,使平行光在视网膜上集焦;⑷远视眼:眼前放置凸透镜代替调节,也可使平行光的视网膜上集焦。

图2 远视、正视和近视眼成象的大小

AB为物体;N为结点;ab为由A、B通过N的光线的视网膜所成倒象;H为远视,E为正视,M为近视;3>2>1。

图3 远视眼发出的光向眼球后面延长,成为虚焦点R

远视眼的调节:

调节是眼睛为了看近处或看细微体逐渐演变的结果。正视眼处在休息状态,看远处物体时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像,看近时,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是散开的,且在视网膜后成像,所以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这种模糊不清的像,在视中枢形成视动的刺激因素,使受第Ⅲ对脑神经支配的睫状肌,瞳孔括约肌和内直肌时产生兴奋,形成调节、集合和缩瞳三位一体的联合运动,称为近反射。这三者之间,调节作用是主要的。远视眼眼球的前后轴较短或眼球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较弱,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光也在视网膜后成像,因而视网膜上的像也是模糊的。这种模糊的像也和正视眼看近物一样,在视中枢形成视动因素,产生类似正视眼看近物一样的调节作用,使像向前移,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像。我们将正视野看近时的调节,称为生理性调节;远视眼看近所使用的调节,称为非生理性调节。远视眼看外界任何物体都要使用调节,故调节与远视眼密切联系在一起,因而按照调节对远视所引起作用的不同,可将远视眼分为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两类,其中显性远视又分为可矫正远视和绝对远视。

4.3 病理改变

一般说,远视眼的眼球较小,这种眼球变小不仅仅表现在眼的前后轴方面,而是所有的轴向都变小。高度远视眼的角膜也是小的。由于晶体在形状方面变化不大,与缩小的眼球相比,则晶体相对地变大了,因而前房变浅,使这种眼易于发生青光眼。这一点在使用散瞳药时要加以注意。高度远视眼可以形成发育变形,如小眼球。全眼球小不一定就是远视眼,主要是要看眼球前后轴和眼球屈光系统之间的搭配。当眼球变小的同时,其眼球屈光系统的屈光力量增大,不一定成为远视。

眼底检查可以看到典型的远视眼视网膜,表现为特殊的光彩,这是由反光所致,称之为视网膜闪光环;视盘形成一种特殊的表现,很像视盘炎,因此称为假性视盘炎,视盘为暗红色,边缘稍微糊和不规则,在模糊区的外面,有时被灰色晕围绕着,或被由边缘部向周围放射的条纹所包围,使之更加模糊,在视盘的下方往往形成一种新形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的,因而并不造成视力明显的降低。除了血管反光加强外,还可看到血管不适当的弯曲和不正常的分支。这种眼的变化应认真观察,以免误诊。单眼发生高度远视眼时,同侧的面部往往发育不好,成为两侧部不对称。发育的不对称在眼的本身也常可看到,这种远视眼大都合并散光。

4.4 临床表现

远视程度较重者,其眼球较小,前房较浅,视网膜反光较强,视网膜血管比较弯曲,有时盘色较红,边缘模糊,称假性视盘头炎。在儿童有时会发生内斜视。

远视眼的视力,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症状。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远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

高度远视眼,因为看不清外界的任何物体,所以视觉症状比较明显。轻度远视眼,使用调节力量可以克服其屈光缺陷,可无任何视觉症状。青少年的调节力强,即使有中等度远视,也可不发生任何视觉症状。因为远视眼除了看远要用调节矫正其屈光缺陷之外,在看近物时,还要增加一部分调节力,因而远视眼的视觉主觉干扰症状,多在看近处物质时首先表现出来。例如,正视眼看33cm处的物质时要用3.00D的调节,2.00D远视眼在看近时,就要用5.00D的调节,才能得到同样的光学效果。当远程度很高,其调节力量不足以矫正屈光异常时,可能产生另一种情况,即借助于物像的增大来增加辨认物体的能力。因此,偶尔可以看到远视眼患者把书本拿得很靠近眼睛,如不注意,有时误认为是近视眼,称其为“远视眼型近视表现”。如此对于调节的高度动用,可迅速引起疲劳现象。即使远视的程度不高,有时亦可因年龄的增长,体力或精神的衰弱,而发生生调节能力障碍,出现视力模糊的感觉,经常发生于长时间的近工作之后,因而只有暂时停止用眼,使睫状肌作短时间的休息,方能恢复清晰的视力。视疲劳是远视眼最为常见的症状,同时可伴有头痛、头昏和身体与精神方面的不适。如视疲劳持续过久,有时可能发生短时间的睫状肌麻痹,造成高度的视力障碍。但也可能发生睫状肌的痉挛性收缩,以致引起假性近视。至于调节与集合作用的分离,可表现为两种方式:准确的调节,配合过度的集合;或不够的调节,配合适度的集合。但因前项方式,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视力,故成为一般远视眼的发展趋势,即牺牲两眼单视,以便取得单眼视力的清晰性,因而养成一眼(视力较好的一眼)单视,而忽视他眼的习惯,结果形成内隐斜或内斜视。

视力疲劳症状是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反复发作。

4.5 治疗

一般说来,轻度的远视,如不引起视力障碍、视疲劳或斜视现象,同时一般的健康情况尚属良好,则无矫正的必要;反之,任何上述条件不符合时,则应戴适度的眼镜予以矫正。原则上应在睫状肌麻痹的条件下验光配以凸镜片矫正屈光不正的度数。对幼儿及青少年,尤为必要。

7岁以下的儿童,有轻度远视是生理现象,不需要配镜;但如果度数过高、视力减低或伴有斜视时,就应当配镜矫正。7~16岁的学生,低度也可考虑配镜,如有视力疲劳,视力减退或斜视时,则必须矫正。远视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一次,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

成年人远视,初次配镜时,应不作全部矫正,因其睫状肌由于长期的过度运用,产生肌肉肥大,如果希望于短期内全部松弛,常不容易,因此应逐步予以矫正。凡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作散瞳检影,则矫正镜片应较实际测得的度数略低,以适应睫状肌的生理性张力。至于减低程度的多少,并无固定的规律,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根据隐性远视度数,再加上1/4的隐性远视度数,作为矫正的标准。但每个病例都应当给以个别的处理,诸如各人对于所给镜片的接受程度(以视力之锐敏性为标准),患者的年龄,他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外眼肌功能的平衡情况,中层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以及职业等方面,都应一一顾及。总之,以所配戴的眼镜感觉最舒适为准。

老年人,当全部远视转为固定性时,不论看远看近都需借助眼镜,但无需作睫状肌麻痹下的检影配镜。

中医怎么治近视

成功案橘枯弊例如下图:

想知道怎么恢复视力,需要先了解近视的原理。

以青少年近视为例,青少年近视多数是晶状体变厚,睫状肌痉挛导致,如下图左,晶状体是凸透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变厚,汇聚光线的能力变强,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由于汇聚能力变强,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如下图)

框架眼镜,不改变眼球内部功能,在外部加败乱一个发散光线的凹透镜,以抵消由于晶状体变厚导致的汇聚作用,孩子在18岁之前,眼球一直在发育,所以眼镜的度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中医认为,“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之气皆注于目为之精”;眼睛之所以能看到万物圆族,辨别颜色,全赖人体精气的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黄帝内经》曰:通则明,不通则障。经络不通,精气不能上大于目,眼睛就会出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病态反应。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疏通经络,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提升和恢复晶状体和睫状肌自身的调节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和恢复视力。对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弱视、散光都有很好的效果。(如上图)

发生一起手术病人揿针未取下,怎么讨论护理事件

护士护理差错事亮桥故案例_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案例一:护士配皮试时未查对氯化钠的名称,致使氯化钾配入皮试液内。

案例二:护士交接班时未检查手术患者尿袋引流情况,事实上,手术病人返回病床尿袋留于床上并未合理放置,但护士未发现,等

到发现时床单被褥已全部潮湿。

案例三:患者经会诊后应用肝素,肝素安瓿上标注12500U,医

嘱为25mg肌注,护士不知道mg与U之间的关系,询问医生后给肝

素4ml肌注。

案例四:腹部手术在关闭腹腔前巡回护士未清点器械数量,导致器械遗留在腹腔,造成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差错的发生。

原因分析

2、护理安全意识差:该同学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加过胰岛素,也学会了胰岛素加药剂量方法的计算,此次失误纯属护理安全意识

淡薄、当时思想开小差所致(据该同学事后回忆,当时她未意识到自

己是在抽吸胰岛素,仍以为是在抽吸V佳林)。

2、强调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坚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要

有严谨的教学芦键裤态度。

3、指导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认真负责,态度严谨

的学习精神。

婴儿的半截胳膊已经发黑,有截肢的危险。

大河网2月11日报陪简道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到方城县人民医院儿

科住院治疗腹泻,该院护士给孩子输液扎针时,把止血带绑在孩子

不能近视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不能近视的病因病机 5 不能近视的症状 6 不能近视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6.1.1 肝肾两虚 6.1.1.1 症状 6.1.1.2 证候分析 6.1.1.3 治法 6.1.1.4 方药治疗 6.1.2 气血两虚 6.1.2.1 症状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6.2.1.2 方二 6.2.2 梅花针 6.2.3 耳针 6.2.3.1 方一 6.2.3.2 方二 6.2.4 皮肤针 6.3 配镜矫正视力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不能近视的方剂 2 治疗不能近视的穴位 3 治疗不能近视的中成药 4 不能近视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不能近视 1 拼音

bú néng jìn shì

2 英文参考

hyperop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yperop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不能近视为病名[1]。带宏见《张氏医通》卷八。即远视[1][2]。

远视(hyperopia[3])为病名[4]。见《审视瑶函》。又称能远怯近症(见《审视瑶函》)、能远视不能近视(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不能近视(见《张氏医通》卷八)、视远怯近症[2]。是指以视远物较视近物清楚为主要表现的眼病[5]。远视轻者视远较视近清楚,故古称能远怯近症,至《目经大成》始名远视[6]。实际上,病重者视远亦不清楚[6]。

不能近视相当于西医学之远视眼[6]。

西医治疗详见远视条。

4 不能近视的病因病机

不能桥老近视多由先天所致[2]。禀赋不足或肝肾俱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视近[6]。

《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不能近视者,阴气不足也”。阴不足则阳越于外,故能远照而视远清晰,阴被阳灼,阴主敛,肾阴亏损,光华不能收敛于近,故视近反模糊[2][6]。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6]。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6]。

5 不能近视的症状

不能近视患者眼外观一般无异常,轻者视远较清楚,视近物模糊,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可见眼胀、头痛、视昏,眼干涩疲劳,眼睑沉重等证候,休息片刻可以缓解[2][6][3]。病重者,阳乏阴衰,视远近皆不清楚[2][6]。小儿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6]。

6 不能近视的治疗

不能近视治宜滋阴明目,用杞菊地黄丸或地芝丸加减,并可用针灸治疗,亦可配镜矫正视力[2]。

6.1 辨证治疗 6.1.1 肝肾两虚

远视·肝肾两虚证(hyperopia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不足,以视远尚清,视近模糊,或用眼后感眼球酸痛,或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为常见症的远视证候[5]。

6.1.1.1 症状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或用眼后感眼球酸痛,或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5]。

视远清楚,视近模糊,或视远近皆模糊不清。全身可无明显不适,或见肝肾亏虚之脉症[6]。

6.1.1.2 证蠢消册候分析

视远尚清,视近模糊者,多由肾阴不足,目中光华不能收敛视近引起[6]。视远近皆模糊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所致[6]。

6.1.1.3 治法

补益肝肾[6]。

6.1.1.4 方药治疗

可用地芝丸[备注]地芝丸(《此事难知》):生地黄、天门冬、枳壳、菊花。或杞菊地黄丸[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加减治疗:地芝丸中天冬,生地黄滋肾清热为主药;菊花助主药清肝明目,枳壳理气和胃,使之补而不滞,宜用于阴虚有热者,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益精明目,尤适于肝肾不足者用。[6]

6.1.2 气血两虚

远视·气血两虚证(hyperopia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气血两虚,以视远较视近清楚,不耐久视,两目隐痛,甚则连及前额,全身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头晕失眠,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远视证候[5]。

6.1.2.1 症状

视远较视近清楚,不耐久视,两目隐痛,甚则连及前额,全身可兼见面色少华,心悸怔忡,头晕失眠,气短神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5]。

6.2 针灸治疗 6.2.1 体针 6.2.1.1 方一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一组,轮换取穴,10次为一疗程。[7]

6.2.1.2 方二

取睛明、风池为主穴;配攒竹、四白[8]。睛明穴以30号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即止;其他穴位用捻转手法,中等强度 *** ,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8]。

6.2.2 梅花针

①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叩三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7]

②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 cm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以中等度 *** 为宜。[7]

6.2.3 耳针 6.2.3.1 方一

耳针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可取目、目1、目2、肝、肾等穴,用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穴上,每日压迫2~3次,每次每穴压迫1分钟左右,两耳轮流使用[8]。

6.2.3.2 方二

选穴:眼、肝、脾、肾、心

刺灸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6.2.4 皮肤针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眼区周围

刺灸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3 配镜矫正视力

远视虽可施以药物及针刺治疗,但临床疗效尚难确定[6]。所以发现远视症状,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尚应及早配镜矫正视力[6]。

7

【总结】以上是“揿针近视眼?近视针法”的解读,屈光手术【在线咨询】专属顾问一对一沟通!近视针法更多阅读关注 https://mebyk.com/

>>>必读推荐:

【价格】近视眼手术大概需要多少钱?(屈光手术价格明细介绍)

【技术】屈光手术半飞秒和全飞秒哪个好?全飞秒和半飞秒的(区别/利弊/优缺点分析)

【医院】全国眼科医院排名前十名(公立医院)做近视手术多少钱?

【科普】近视眼手术最佳年龄和度数是多少?(学生近视眼治疗方法)

医生在线解答(飞秒术、晶体术)

近视眼治疗手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